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下,碱性电池无汞化的“艰巨”任务基本完成。之所以说基本完成是因为目前仍然有些电池厂家无法生产出无汞化的碱性电池,其中械设备和工装模具的限制便是主因。
1、工装模具、机械设备未重视材料的耐腐蚀、稳定性和耐磨性。混和桶、轧辊、锌膏容器等虽然采用了不锈钢等高档材料,但仍未达到无汞化的要求,普通不锈钢耐蚀、抗氧化和耐磨性能均较差。
2、负极集流体组装还主要依靠手工加机械的间断加工方式。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直流贮能爆炸焊,这种焊接容易造成铜粉未污染集流体组合件,是引起无汞碱性锌锰电池短路的重要隐患。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电池机械厂应重视该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3、部分设备的传动部分使用铜材等有害金属。无汞碱性电池正极对铜特别敏感,铜等杂质混人正极粉是造成无汞电池慢性短路的隐患。
4、碱性介质条件下,烘干工艺容易引起正极粉碳酸化,也容易产生交叉污染。碳酸盐浓度偏高是引发电池爬碱的因素之一,无汞碱性电池对碳酸盐浓度的要求更高。
5、正品率低,交叉污染严重。由拌粉到筛出合格的粉粒,一般设备的一次成粒率仅有65%左右,2/3为不合格品,需要反反复复在几台机器中循环,这增加了正极粉的交叉污染。而欧美的粉料处理系统可大大降低设备的磨损和粉粒的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