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是电池生产大国,但是电池漏液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干电池。我们常用的干电池主要是碱性电池和碳性电池,那么碳性干电池漏液和碱性干电池漏液原因是否一样呢?
一般而言,干电池漏液与密封工艺有关。对于进口电池,运用时的过放会形成干电池漏液,通常是由于输出电流过大,连续放电时间太长,导致电池温度升高。由于干电池的终止电压是1V,从理论上来说,只需低于这个电压继续工作都有可能形成干电池漏液,在可能漏液的电压值设计上,有的厂家承诺0.6V,最好的承诺0.3V,不过后者很难做到。
运用办法上的不当或者电池设计有缺陷会形成电池正负极短接,使得电池内部产生霎时大电流,直接导致电池体发烫,随之而来的温度升高和压力骤增使气体有可能冲破阀门,导致干电池漏液。上述是两种干电池漏液的共同点,两者还有一些不同点。
首先,漏液原理不一样,碳性电池的外壳锌皮作为负极参与反应,在电池快用完时就会变薄,特别是1V以下还继续运用的话更会产生干电池漏液风险,而碱性干电池漏液不是化学反应引起的,除了密封胶老化缘由外,还有可能性是对电池不当充电,使其内部气压升高而形成电池漏液。其次,漏液的液体不一样,碳性电池的液体是氯化锌和氯化胺,而碱性电池的液体是氢氧化钾。
干电池漏液会有严重的腐蚀性,不仅对环境有较大的污染,而且对电池本身也是一种损坏。因此为了保证电池质量,解决电池漏液问题,成为了目前电池厂家的迫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