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介绍过由糊式电池过渡到纸板式电池和薄膜式电池,最后又发展到碱性锌锰干电池的过程。这不就充分地说明了锌锰干电池是大有潜力可挖吗?历史早巳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锌锰干电池的发展道路就是有力的证明。远的不说,就说在近五十年里,锌锰干电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我们便可一目了然。
R20型一号干电池从1920年到1975年放电寿命提高的情况,纵座标表示电池的放电时间,用分钟表示,横坐标表示年代,说明电池从1900年一直到1975年的发展过程。我们就从1920年看起吧,当时锌锰干电池的放电时间才只有400多分钟,后来经过人们不断地革新挖潜,采用了优质的原料和改进了电池的结构之后,到1975年,电池的放电时间就增加到1600分钟,比1920年时的电池提高了四倍。
我们接着分析,纵座标表示电池的容量,用百分率说明。横座标表示电池的贮存时间,以年为单位。我们看到,在1920年,用硬纸板作电池外壳的锌锰干电池在贮存一年之后,电池的容量仅剩下10%,已经完全无用了。再看现在采用最新式的铁皮外壳的锌—锰干电池,在常温下经过四年时间的贮存,每年大约只有4%的自放电率。电池仍有84%的容量。
仅以上这两个例子,就足以说明,锌锰干电池是大有潜力可挖的。再具体来说吧,锌锰干电池采用优质原料这一项就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锌皮的纯度、二氧化锰的质量、淀粉的种类、电解质的类型等等都是仍有潜力可挖的。锌—锰干屯池的容量能提高到像今天这样高的程度,是完全与原料的改进分不开的。最早锌—锰干电池采用的是含有石墨的天然锰粉(含70一?5%的二氧化锰),后来改用乙炔碳黑代替了石墨,使电芯的吸水性增强了。到了五十年代,电池开始采用含9]一93%的二氧化锰的电解锰粉后,使电池容量几乎提高了一倍。我们从中能更能知道,采用电解锰粉和不采用电解锰粉的电池,它们之间的性能差别是多么大。
为什么电解锰粉有这么大的优越性呢Y这主要是因为它是从硫酸锰溶液中,通过电解沉积得到的,因而活性大,二氧化锰含量高(在90%以上),有害杂质少,锰粉颗粒精细,所以用它制成的电池都有较大的放电电流和较长时间的正常电压放电、这是天然锰粉不可比拟的。若根据不同的用途,在天然锰粉内适当地加入不等量的电解锰粉,不仅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而且也能节省大量的电解锰粉。
除了在提高容量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外,在贮存性能以及防漏性能方面也是有很大潜力可挖的,比如,采用吸水性能好的氯化镁作电解质的锌锰干电池,除了在贮存性能方面比氯化铵电池优越外,还在长时间的间歇放电和轻负荷小电流方面也比氯化铵锌锰刁:电池理想得多。另外,采用含有面筋的小麦面粉作糊化剂也能使电池的贮存性能获得提高,这是因为含面筋的小麦面粉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和良好的抗氧化能力。防漏性能方面的一项主要改进是采用氯化锌作电解质。除了所讲的这些之外,还有些例子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总之,我们对锌—锰干电池可以说是还没有完全地掌握它。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探讨、去研究。如象二氧化锰电极的放电机理、有关限制锌—锰干电池容量的因素等等。一旦我们掌握了它,锌锰于电池必然还会有新的突破。